欢迎访问肃北政法网!

政法综治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综治要闻

倾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一)

时间:  2021/9/17 10:37:33  

倾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解读


《甘肃省政法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十项措施》


日前,甘肃省委政法委印发了《甘肃省政法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十项措施》(以下简称《十项措施》),提出全省政法系统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十项措施》进行了解读。


《十项措施》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服务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是政法机关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法治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提出了33条具体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包括政法机关在内的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委政法委着眼提升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精准性、实效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制定出台了《十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十项措施》立足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职能作用,提出了营造法治化、便利化、可预期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这是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改进工作作风、整治顽瘴痼疾、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省委政法委出台《十项措施》,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省政法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法治化、科学化、制度化,倒逼党委政法委强化执法监督、政法单位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而且有助于从制度机制上形成亲商、爱商、重商、护商的法治环境,更好地维护法律权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制定《十项措施》的基本原则?


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制定《十项措施》。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企业最恨最烦最怨的执法司法问题作为《十项措施》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专门征求部分民营企业、省属国有企业和执业律师对政法系统服务企业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对反映较多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二是紧扣职能特点。紧紧围绕充分发挥法院公平公正裁判、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公安机关制止和打击违法犯罪、司法行政机关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能特点,分系统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三是注重新旧衔接。这几年省委政法委和省级政法各单位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政策。省委政法委充分考虑已有的惠企便企措施与新措施之间的衔接和替代,并针对执法司法工作专业性强、分工精细的实际,《十项措施》没有面面俱到明确措施,只对政法系统优化营商环境中最现实、最紧迫的内容作出规定。四是突出务实管用。按照营造法治化、便利化、可预期营商环境这个“硬任务”,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硬措施”的要求,《十项措施》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将能否真正推动工作作为制定措施的重要依据。比如,案件评查是加强执法司法监督的有效方式,是从源头上防范冤假错案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一道防火墙。《十项措施》专门规定了“组织涉企重点案件专项评查”,就是将这一方式从政策层面固化下来,将评查主体明确为省、市两级党委政法委和省级政法单位,通过评查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可能存在侵害企业及经营者合法权益问题的案件,及时发现、解决涉企执法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问题。


《十项措施》中对依法及时公正处理企业和企业家反映的问题,有什么具体措施?


保证企业或企业家的合法合理诉求,在司法程序和时限内得到公平公正解决,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对此,《十项措施》提出开通涉企来信来访“绿色通道”,建立省、市、县三级法治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平台,“对重点涉企信访案件由政法单位主要(分管)负责同志包案化解,推动实质性解决信访诉求”,并借鉴检察系统成熟做法,综合考虑政法各系统实际情况,规定对企业来信来访“主动反馈办理情况,实行当面或7日内通过电话、短信、书面等方式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书面答复制度,做到件件有回复,及时化解信访矛盾”。(魏赟)


来源:陇原剑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