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建设工程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环保研究工程,也是我国核燃料闭式循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位于肃北县马鬃山镇,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项目主体工程预计2025年底完工。5月29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大坡度硬岩螺旋隧道掘进机“北山1号”,顺利通过首个转弯段,至此,北山地下实验室主体工程全面进入快速施工阶段。
今年以来,肃北县委政法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落实省、市、县委主动创稳部署要求,高站位统筹,全方位聚焦,多维度发力,纵深推进信访维稳大攻坚、营商环境大优化、基层治理大提质、铸忠诚警魂大提升“四大行动”,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问题,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创稳根基
牢固树立主动创稳理念,坚决扛起主动创稳政治责任,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工作格局,严守各领域维稳防线。通过组织召开主动创稳工作推进会,强化安排部署,细化工作任务,压紧压实责任,把主动创稳责任靠实到每一个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基层党员身上,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主动创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强化工作调度、风险预警、定期研判和督查考核,夯实基层主动创稳底数。全面落实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稳评工作作为重大决策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现场走访、专家评审会等一系列的调查方法对项目实施中的社会风险进行先行预测和评估,做到充分研判风险、消除矛盾。
抓实源头防控,筑牢维稳防线
坚持继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战化作用,“面对面、零距离”服务保障群众,攻坚化解各类现实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稳问题。以推进“枫桥式”综治中心建设为抓手,精准划分管理网格,推动“多网合一”,实行“一张网”运行,开展“万名网格员能力提升”、“警网融合”专项行动,全力提升网格共治能力;健全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机构,实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对接,纵深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持续开展行业领域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重点加强矿山领域、合同纠纷、劳资纠纷等摸底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坚持立足基层,深入群众、重心下移,推行巡回法庭进牧区,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方便牧区牧民诉讼、减轻诉累,累计依法解决矛盾纠纷20余起。截止到目前,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8起,妥善处置舆情信息14条,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突出重点领域,织密安全屏障
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统筹“交巡特”街面力量,组织开展治安巡查和专项整治,以高频“见警率”“管事率”减少治安隐患风险。充分发挥环疆检查站“通道风险过滤屏障”作用,落实等级查控勤务和24小时不间断查缉制度,健全完善列管重点人员动态管控机制,量化评估风险,及时更新数据,严防漏管失控。依托“智慧矿山”建设,严格民爆物品监督管理审批,强化源头监管措施,以信息化手段助力民爆物品规范管理。强化重点区域巡控,加大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的巡逻密度和频率,强化对可疑人员、车辆的检查盘查,坚决铲除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滋生土壤,挤压犯罪活动空间。紧盯辖区社会治安特点规律及多发违法犯罪类型,坚持打防并举,时刻保持对“盗抢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全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开启智慧天眼,守护平安万家
依托“智慧边境”建设,着力构建无人机巡防“空中管”和电子围栏、“鹰眼”、雷达预警“面上控”的立体化边境管理格局,边境前沿、抵边道路等边境重点地段实现100%物理拦阻,实现扁平化指挥、可视化调度的信息化警务指挥模式。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实现全县范围内主要城镇、重要街区、关键卡口等重点部位的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的监控防控网络,有效提升辖区预警预防、打击犯罪、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县“雪亮工程”共接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重点单位、部门共923路,二类单位接入559路,做到主要道路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无遗漏。积极推进“雪亮工程”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视频监控与各级综治中心互联互通,助力网格员发现、收集、流转各类情况。通过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切实发挥“智慧天眼”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