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肃北县高度重视法治乡村建设,通过推动乡村依法治理、营造法治氛围,打造“五个固定,四个流动”法治文化阵地等方式夯实农村法治根基,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安定有序的法治环境。
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建立“五个”固定阵地
一是进一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肃北县于今年8月底在“千亩花海”周边建成并投入使用肃北县县县级法治文化广场。该法治文化广场刚建成,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法治文化广场”重点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宪法、民法典、交通道路等相关内容。使市民能够在休闲娱乐中轻松获得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感受法治力量,筑牢法治信仰;二是在肃北县司法局打造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宣传图片、书法、漫画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文化展览室”。该展览室成立至今全县干部职工、青少年、社区居民已参观50多次;三是通过电子显视屏、展板、宣传栏等设施,利用办公楼内现有场所展示法治文化,普及法治知识,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四是利用“赛恒肃北”“肃北发布”“肃北司法”等新媒体形式,发布蒙汉双语新规新策、宪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典型案例等法律法规为内容的法治宣传内容,发挥网络宣传作用,扩大法治文化宣传覆盖面。五是不断探索新型普法宣传路子,“直播+普法”成为普法教育的新常态、新风尚,从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以高效的“云端”互动打破了传统的学法模式,让学法用法普法守法直观性更强、互动性更佳、体验效果更好、受众范围更广。借助网络信息化,创新开展普法形式,通过普法“普法知识云讲堂”和“法治伴成长”等网络直播课,给干部群众“带货”,不仅提高了对干部群众普法宣传效果,也增强了普法宣传面,进一步提升了普法宣传质效。截至目前,肃北县司法局运用“直播”开展普法宣传35场次,累计观看人数1.8万人次。
实际出发,快步推进,成立“四个”流动阵地
肃北县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和居民点极其分散,从增强牧农民群众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实际需求来看,便于流动的小型综合型普法宣传服务队可以将普法工作落实到“最后一家人”,肃北县立足实际建立了“四个流动”法治文化阵地。
一是乡镇司法所均成立“马背普法小分队”。在利用那达慕大会、旅游文化节、接羔育羔、抓绒抓毛为契机,以进村入户的形式,向广大牧民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为提升广大牧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发挥作用。二是利用肃北乌兰牧骑的群众性特点,把法治宣传融入到乌兰牧骑的艺术创作中,发挥乌兰牧骑工作人员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品牌,让基层群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三是着力提高法治文化阵地的流动化特点,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模式和途径,不断创新理论宣讲工作理念,增强引导力,创建“蒙古包法治讲堂”。把理论政策讲堂带到牧区最基层,走进草原深处,为广大牧民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讲,迅速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和法治文化传播到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使基层大讲堂成为干部群众学习的窗口、交流思想的阵地、化解矛盾的工作站。四是创建“流动调解室”是肃北县深刻践行为民初心、强化源头治理的又一创新举措。流动调解室将充分发挥“流动”作用,变“坐堂调解”为“上门问诊”,变群众上访为调解下访,做到遇事即调、随时可调、就地能调,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