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肃北政法网!

法学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视角

酒泉市“五个聚焦”打造特色法治乡村

时间:  2023/9/22 12:32:38  

酒泉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五个聚焦”抓实特色法治乡村建设工作,先行培育、重点打造不同层级的特色法治乡村建设品牌,以法治赋能基层依法治理,深化法治乡村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聚焦主体责任


增强法治乡村“新动能”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出台《酒泉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探索特色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配套出台特色法治乡村建设方案,为法治乡村建设夯实基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作出批示,要求将法治乡村建设纳入“两规划一纲要”总体规划来统筹谋划部署,确定重点任务,层层压实压紧责任,确保法治建设与乡村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将特色法治乡村建设纳入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八五”普法中期评估检查,以精准法治考核倒逼责任、目标、效果“三落实”。


聚焦民主法治创建


实现法治乡村“底数清”


创建命名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省级104个、市级291个。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工作为契机,按照复核标准和程序,并征求纪委监委、组织、政法委、民政、公安、信访等部门意见建议,对不符合条件的村作撤销、注销,督促创建质量提升,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初核、复核和督查,有力推进特色法治乡村建设。  


聚焦“法治+特色”名称


找准法治乡村“突破点”


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主线,结合日常摸底,择优指导培育特色法治乡村建设品牌。全市符合特色法治乡村建设的村有48个,其中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7个、省级27个、市级14个;有“法治+党建引领”(9个)、“法治+产业振兴”(11个)、“法治+乡村旅游”(7个)、“法治+乡风文明”(6个)、“法治+乡村振兴”(3个)、“法治+农耕文明”(2个)、“法治+红色文化”(2个)、“法治+村民自治”(2个)、“法治+非遗传承”(1个)、“法治+设施农业”(1个)等“法治+特色”品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敦煌市阳关镇龙勒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依法治理示范村。金塔县金塔镇上杰村《“村事民议”打造村级议事协调“新平台”》入选全省首批法治宣传教育典型案例。


聚焦法治人才


深化法治乡村“生力军”


以“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广泛开展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三下乡”等活动,有的放矢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活动。通过遴选、培训、管理、使用等环节,实现“法律明白人”与村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一体推进。2022年培养“法律明白人”1747名,今年继续组织“法律明白人”线下培训65批次2860余人,目前线上培训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以“网格化普法”“大喇叭普法”“法治乌兰牧骑”“蒙古包法治讲堂”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普法宣传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围绕乡村振兴、群众法治需求,全市安排172名律师、18名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搭建“小板凳议事会”“百姓议事厅”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7545件,调处7439件。


聚焦阵地建设


夯实法治乡村“软实力”


实施法治文化引领战略,以“法治+”为主线,新建金塔县古城乡古城村“法治+家风文明”、瓜州县西湖镇城北村“法治+红色引领”等镇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形成“一地一品”“百花齐放”法治文化阵地格局。全市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和法治书屋实现全覆盖。通过法治长廊、法治广场、模拟法庭、手绘墙体画、村村通广播、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引导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酒泉市司法局在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瓜州县双塔镇古城村和肃州区黄泥堡镇沙枣园子村建成2处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形成特色法治乡村的“酒泉样板”。 


来源:酒泉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