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肃北政法网!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法庭+”调解将纠纷化解在诉前

时间:  2025/3/21 12:51:14  


□ 本报记者 石飞

□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陆敏

□ 本报通讯员 唐时华

“没想到几十年的纠纷,法官和调解员们一来就帮我们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了!”近日,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会仪镇一田间地头,村民蒋某握着绥江县人民法院新滩人民法庭法官的手激动地说道。

原来,蒋某与邻居张某因一块土地的归属问题争执了长达30余年。新滩法庭法官获悉后,与镇、村调解人员共同努力,圆满解决了这桩纠纷。这是新滩法庭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围绕“贴心”二字做文章,健全“法庭+”调解模式,将纠纷化解在诉前的一个生动缩影。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新滩法庭探索构建的“法庭+”调解模式如同一座桥梁,面对辖区内的土地纠纷、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常见问题,法庭主动下沉一线,联动司法所、村委会、派出所等多方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村组院落,开展“龙门闲话”微网格治理,以拉家常的方式,讲法理、摆事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减轻群众诉累,促进社会和谐。

“法官们不仅懂法律,还懂我们的心。”新滩、会仪两镇辖区的群众对新滩法庭法官不仅注重解决纠纷,还特别注重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做法赞不绝口。法庭就走访中发现问题召开座谈会,一名参与群众称赞:“法官深入群众的工作方式,非常接地气,让村民们真正感受到了‘司法为民’。”

2012年,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发电,绥江县境内逐步形成长约118公里、面积100余平方公里的库区湖面,库区经济成为绥江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绥江县库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司法保障力量,新滩法庭立足“库区产业发展特色法庭”的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为库区特色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针对库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及销售中常见的合同纠纷、土地流转纠纷等问题,2024年法庭积极开展巡回审理100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调解,为农户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护航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我们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该法庭负责人严洪东介绍,目前新滩法庭已开通了“绿色通道”,对涉农、涉产、涉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在各村、企业设立了“法官工作站”,定期深入村组、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深入推行“互联网+诉讼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诉讼业务。

“以前我们不懂法,遇到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听了法官的讲解,心里有底了。”刚刚参加完新滩法庭举办的法律讲座,村民李莲边翻阅获赠的普法宣传资料,边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收获。为加强辖区群众的法治素养,新滩法庭经常性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帮助辖区群众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也有效化解了处在萌芽状态的矛盾纠纷。

如今,新滩法庭已经成为群众心中的“贴心法庭”。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土地纠纷,还是企业之间的合同矛盾,法庭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暖心的方式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以更加务实的举措,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努力把人民法庭打造成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创新管理、维护稳定的主阵地。”绥江县法院院长冯静说,2024年,新滩法庭共收案195件、同比下降33.67%,结案193件、结案率98.97%,诉前调16件,诉中调撤130件,调撤率为82.49%,矛盾化解成果明显。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