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肃北政法网!

长安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长安人物

李晓婷:为迷途者点亮希望之灯

时间:  2025/3/31 12:32:37  


  □ 本报记者 韩宇

  

  “棘手的问题我来办,辛苦的工作我来担,困难的事情我来做”是她的工作准则;她获得“辽宁省属监狱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省教育转化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3次……

  她就是辽宁省女子监狱七监区监区长李晓婷。

  刚参加工作时,李晓婷是“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张晓兵带教的“新兵”。张晓兵一生担当奉献的精神,深深扎根在她心底。“我现在仍清楚记得,她即便因病视物模糊,躺在病床上,也不忘通过电话指导工作。那坚定的声音,成为我前行的动力,激励我立志成为像她一样,用心用情教育改造罪犯的好警察。”李晓婷动情地说。

  14年从警路,李晓婷脚踏实地,从分监区长做起,深入分析犯情、钻研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成长为业务骨干。她用耐心与爱心,挽救一个个迷失的灵魂,引领她们走向新生。

  新收罪犯吴某不到20岁,性格偏执易怒,常因小事与其他罪犯起冲突,还摔东西宣泄情绪。李晓婷观察发现,她手脚勤快却敏感多疑,总觉被人轻视。经多次耐心谈话,吴某终于敞开心扉,哭诉自己和母亲长期遭受父亲家暴的经历,对母亲牵挂不已。

  李晓婷深知,像吴某这种本质不坏、有家人牵挂的罪犯,只要多给予关爱与认可,便容易转化。于是,她持续关心吴某,并鼓励其参加监狱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出监后能养活自己和妈妈。

  在李晓婷的努力下,吴某逐渐改变,不仅情绪稳定了,与其他罪犯相处也融洽了,这一系列转变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担任七监区监区长后,李晓婷要求分监区长每周抽查监控、监听罪犯对话,以此判断罪犯改造时的情绪波动。这看似繁琐的工作,实则是摸排犯群信息、化解矛盾于萌芽的关键手段。

  一次监听中,李晓婷发现罪犯金某情绪波动大,心理负担重,失眠易怒,甚至有轻生念头。刑期将满的罪犯易出现盲动行为,金某必定心里有事。经过细心询问,金某向李晓婷吐露心声,原来,她和丈夫入监时,襁褓中的孩子被送往福利院,10年未见,她不知如何面对孩子。

  心病还需心药医。李晓婷第一时间前往沈阳市儿童福利院看望金某的孩子。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眼神却满是闪躲的孩子,李晓婷心中一软,轻声问:“想不想去看妈妈?”孩子怯生生点头:“警察阿姨,我想有妈妈,想告诉她,我在等她,等她一起回家。”

  当金某看到这段视频,情绪崩溃,泣不成声。她从未想过,李晓婷会代替自己,像母亲一样拥抱孩子。

  李晓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安排金某与孩子会见。当金某听到会见广播叫自己名字,看到10年未见的孩子,用小手隔着玻璃小心翼翼触摸自己的脸时,她放声大哭:“对不起,对不起,等妈妈回家!”此后,金某重拾生活信心,不仅在生产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还主动将技术传授给其他罪犯。

  七监区监狱人民警察是一支平均年龄仅29岁的年轻队伍,面对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的情况,李晓婷耐心指导,手把手传授经验。她鼓励新警在工作中大胆尝试,不怕犯错,因为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快速成长。

  李晓婷积极开展民警理论学习研讨,提升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严格落实“传帮带”工作,发挥骨干民警的示范带动作用,精心挑选法律文书范本和个别教育典型案例,在监区例会中进行针对性指导,有效提升监区警察的履职能力。

  同时,李晓婷还注重总结归纳,创新“月分析”“季总结”的培训模式,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难点归纳汇总,整理分析,编撰成教案,及时对民警开展个案培训,使民警对理论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应用更加熟练。监区民警在监狱组织的各项业务比武中均名列前茅。

  在李晓婷的带领下,全体警察干劲十足,监区教育改造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在2023年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李晓婷用女性特有的温柔与坚韧,在高墙之内默默奉献。她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工作的热爱,为那些迷途者点亮希望之灯,成为大家心中的榜样。



来源: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