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公益诉讼与计算法学联合实验室在清华大学挂牌成立
法制网讯 记者 朱宁宁 检察公益诉讼与计算法学联合实验室17日在清华大学正式挂牌成立。该实验室是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中心指导下,由清华大学、泰安检察技术研究所、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共同创建。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中心主任、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志刚出席仪式并致辞。
申卫星说,法律和科技的实质结合是当今的重点,时代背景呼唤建设面向未来的交叉学科。清华大学为此在2018年开设了计算法学学科,联合多个优势学科创立了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以更创新、更人文、更国际的教育和科研来解决法律实践中的问题。清华大学法学院和计算机系共同参与的检察公益诉讼与计算法学联合实验室将为新时期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供多方位的支撑,特别是促进检察机关在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工具,也为法学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赵志刚指出,清华大学首创计算法学学科,引领法学范式改革,是推动智能司法应用的先进示范。检察公益诉讼与计算法学联合实验室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参与智慧检务工作,是检校合作、检企合作的重点工作内容。实验室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以计算法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为路径,进一步提供科学化的智慧检务理论,优化智能化的智慧检务技术,对检察业务流程、办案方式、工作文化将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在未来培育更多复合型的智慧检务人员,也为检察公益诉讼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成立仪式上,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作为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的成立意义和发展前景做了发言。泰安检察技术研究所所长公维剑、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福林、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法务部首席法务秦健从各单位技术专长和资源优势的角度,对信息技术与检察需求的对接以及实验室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目前,该实验室开发的“检察公益诉讼线索大数据分析平台”已经建设完成并公开上线,在此次成立仪式上对其操作方法和功能进行了示范性演示。
据悉,检察公益诉讼与计算法学联合实验室以深化检察智能化建设为目标,在最高检的统一指导和管理下,联合清华大学及行业内知名技术企业等机构,积极研究公益诉讼线索源采集分析工具,解决公益诉讼案源瓶颈的实务问题,积极探索大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在检察业务中的应用,开拓计算法学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课程设计、人才培养等,落实“科、育、产、智、惠”的智慧检务创新机制,完善智慧检务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