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肃北政法网!

政法综治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综治要闻

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效能

时间:  2020/5/19 11:32:42  
2019年,全省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改进服务举措和方式,全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网通办”,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能,全省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实效明显。
 
营造了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环境
 
规范梳理政务服务事项
 
全面梳理公安机关服务事项,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库认领涉及我省公安机关政务服务事项;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版)》中304项负面清单和暂列保留的18项公安业务清单逐一审查;认领市场监管目录清单及检查实施清单;对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10大类行政权力进行梳理和规范。
持续简化优化行政审批事项
 
先后将典当、旅馆业、印章业开办审批权下放至县(区)级公安机关;取消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年审和年报;将民有枪支持枪证许可、爆破工程技术人员许可、公民赴港澳定居、户口登记管理中出生日期和民族成份变更审批权限由省厅下放至市(州)公安机关;将原来由运达地县级公安机关受理审批的《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调整为运达地或启运地县级公安机关均可受理审批;将麻黄草企业合法性证明核发由省厅下放至企业仓库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办理;民用爆炸物品单位、娱乐场所、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企业备案实行网上或信函报备;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认定〈境外就业除外〉)取消审批;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保安培训单位许可实行告知承诺;保安服务许可证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核发、制造销售弩或营业性射击场开设弩射项目审批实行优化准入服务;调整了10类治安管理备案事项审核环节。
 
进一步深化“减证便民”
 
印发《关于不再要求提供有关规章设定证明事项和取消有关规范性文件设定证明事项的通知》,35个证明事项不再提供或取消,比原来缩减40%;公民办理出入境证件取消提供户口本、外地务工人员无犯罪记录证明,跨省人员办证取消提供户籍证明和工作单位介绍信;取消了省内公民本省异地换、补领居民身份证证明材料;全省已实现车驾管业务申请材料免复印、免填表、免拓印和免提交驾驶人医疗机构体检纸质证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证明凭证等,对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申请机动车抵押、解除抵押登记的,只需提交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作为身份证明,对补换领、审验驾驶证等18类车驾管业务通过内部信息核查,凭本人居民身份证一证即办。
进一步压缩办事办证周期
 
治安部门14项业务缩短了办理时限。跨省异地申请出入境证件审批由30个工作日缩短为20个工作日;出入境证件办理时限不超过7个工作日,通过自助设备使出入境业务窗口办理时间由以往6至8分钟缩短为2分钟以内;港澳台旅游再次签注办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3分钟。实现了立等可取,出入境证件实现“30秒”自助领取。
 
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进一步拓宽人才落户“绿色通道”,兰州市自2019年3月13起,凡中专以上学历或相应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凭身份证明、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可在兰州市任一派出所办理落户;凡国内在校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凭身份证明、《学生证》(院校出具的在读证明),可在兰州市任一派出所办理落户。
 
兰州和天水取消市区落户缴纳社会保险年限和租住时限的限制,允许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凭合法稳定就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合法有效证明办理落户,实现了甘肃全省“零门槛”落户。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的能力水平
 
全力落实便民利企措施
 
在持续推进省公安厅62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础上,继续深化2018年公安部出台的39项便民利民措施。全省公民办理出入境证件实现了“全国通办”;全面推行“5类业务异地通办、5项服务便捷快办”10项交管便民措施;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落地;公安交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企业6项措施逐步推开。
 
继续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全省14个市州公安局已有3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府政务大厅办理,70个县区公安局在县区政府政务大厅设置了公安窗口,20个县区公安局建立了政务分中心,10个县区公安局设立了公安办事大厅,各市县区均派专人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实行公安审批服务事项内部流转、“一窗通办”,避免企业和群众在不同警种之间来回跑。
 
临时身份证受理扩展到户籍派出所和政务大厅,实现了省内临时身份证异地办理。
 
出入境部门积极支持18个市县公安机关出入境窗口规范化建设、15个24小时出入境自助窗口建设,全省102个县级以上出入境业务受理点配备了298台自助办理一体机,市州出入境接待窗口实行周六非工作日办证。
 
交管部门实现了普通业务“一窗通办”,即车管业务窗口“一次排队、一次办结”,实现了窗口缴费支付电子化,办理车辆注册转移业务由以前2至3小时缩短至25分钟。
 
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建成“甘肃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目前,注册用户30余万人,已有127个事项开通网上办理。打通了数据交互通道,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在公安平台和政府平台重复注册、多次验证等问题,实现了一次认证、单点登录、全网通办,使所有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公安事项一口进出。对接EMS中国邮政邮递信息,对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已向20家省级单位,13个市州及兰州新区提供信息比对、查询服务。同时,通过省数据共享平台,接口接入18类政务数据资源接口。
 
进一步延伸便民服务触角
 
各地交管部门积极与当地汽车销售商、二手车市场、安检机构、保险公司、银行等企业合作,委托代办车驾管业务,不断健全和延伸社会服务网络。全省23家汽车销售商、167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152家保险公司、1家银行开展车驾管代办业务。积极协调邮政部门,全面推广“警邮合作”,全省72家警邮服务网点开展交管代办业务,16家二手车交易市场、23家4S店设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28个乡镇服务网点开展交管代办工作,69家社会化考试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驾驶人考试业务。
 
推进跨省异地检验,对跨省异地检验的小微型和中型载客汽车、大型轿车、载货汽车、挂车、专项作业车,不再出具、审核异地检验委托书。
 
创新平台推进“掌上通办”
 
依托“甘肃公安”微信公众号,30项业务可在微信公众号办理;依托“交管12123”手机APP,实现25个高频事项在手机端办理;依托“微信小程序”,建成“甘肃公安微警务平台”,44项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手机自行申报;依托“移动支付平台”,交通违法罚款缴纳、出入境证件、身份证办理等业务实现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依托“移动警务终端”,2项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民警不受时空限制。
 
研发了房屋、单位信息自主申报程序,开发了甘肃省旅客自助无证住宿微信小程序,有效解决了未携带身份证件或证件丢失的旅客住旅店身份核验问题。
 
推出“治安户长工作平台”“甘肃省印章自助办理平台”“甘肃城乡社区民警‘二维’码警民联心卡”。“二维码”扫码知政务被省政府做为重大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特别是通过扫“二维码”门牌可准确获知社区民警、标准地址、社会服务等多种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还可登录“甘肃公安微警务平台”进行重名、身份证办理进度查询、办理临时身份证明等公安业务。目前,“二维码”门楼牌上墙177万余张。(省公安厅供稿)
来源:陇原剑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