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肃北政法网!

政法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我心目中的法官

时间:  2016/3/1 10:44:00  
乍看这个题目《我心目中的XXX》感觉像是回到了高中,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但是如此俗套的题目,似乎再也不会出现在今天的高考作文中了,因为现在的题目都是这样--《深入灵魂的热爱》,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忽然意识到与题目无关,我似乎要讲一讲我们心中的职业梦想--法官梦。
 
小时候,在别人眼里是我是个“蔫淘”的孩子,平时不怎么吱声,但是很淘气,经常会被问到 “长大了想做什么?”我思考过很多答案,但是惟独没有想过“法官”这个职业,因为每个男孩子从小都有一个“执剑江湖、行侠仗义”的游侠梦,法官这种沉闷的角色似乎不适合我。但生活往往会有意外惊喜,鲤跃龙门,为了实现父母的理想,我意外却又中规中矩的考上了法学院。
 
年轻人都有一腔热血,躁动的青春很容易被点燃,课堂上教授们引经据典针砭时弊、鞭辟入里激情澎湃,中西方法学思想的火花就此擦响。法学院为我推开了看待世界的另一扇窗,纽伦堡审判中的大法官们从自然法的角度诠释了“恶法非法”,令我感受到了法律之上的善良;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让我明白了在现有的资源分配体制下,机会的公平是多么可贵;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使我看到了在“自由的枷锁”面前,人们追求平等的强烈愿望。这类群体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法律人”,他们对法律高度信仰,他们善于运用法律解决社会问题,他们敢于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而斗争!这就是我上大学以来的梦想,成为一名为权利而斗争的法律人。
 
怀着法律人的理想,我进入了基层法院工作,在执行部门一待就是四个年头,从初出茅庐到登得庭堂,仿佛是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转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豪情早已不复往昔,三十而立的年纪,繁杂的工作、琐碎的生活已然在肩,留给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留给家人的空间也越来越窄。遥想当年雄姿英发、一腔热血,却不觉早生华发。从来不曾想过法院工作竟然如此繁杂,在腾退现场,我眼巴巴地仰望着站在房顶上的他,“你们敢进来,我就跳下去”“你下来吧,咱们谈谈,你不下来咱们怎么谈!”两种声音不停地在耳边回响;在谈话室里,她凶狠狠地瞪着我,“这是你们法院的判决,如果政府不作为,你们就得去拆”,“判决是法院出的,但是判的是政府履行职责,没有说让法院去拆啊”我无奈地解释着;在暂押室里,一个声音叫嚣着“我要举报你,对我态度不好”“你是被执行人,故意逃避债务,还让我态度怎么好”,在某种程度上,我与你之间竟有一种“十年执行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怆。在我身边有这样一群同事,他们是每天不能按时接送妻子上下班的准爸爸,是每天无暇陪伴孩子的妈妈,是长辈们望眼欲穿却不得陪伴的不孝儿女……他们将自己宝贵的时间、耐心、勇气、欣慰都留给了当事人,每天的电话都被当事人占据着,跟家人的温馨话却所剩无几。在工作压力面前,他们从来都是紧咬牙关,留给家人的只有眉宇间不经意的焦虑。这是我身边的法官形象,“扎身基层、几十年如一日”是一线法官最真实的写照。
 
奔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埋头于浩如烟海的案卷里,我们难免抱怨,“案件太多、办案人少、当事人难缠”,这些基层法院回避不了的难题。我们究竟要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邹碧华的学生问过他,“难道你就没有过抱怨吗?”他回答,“不要以为你做的事情没有意义,也不要抱怨,你办好一个案子,可能就能影响到一个家庭。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做得好一点,这个世界就进步一点”。也许,我们无法左右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也许,我们不能控制与日俱增的收案数量。但是,有一点我们能做到,那就是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沐浴在阳光下,扎实地工作,不断地充实自己,认真地过好每一天。积水成渊、积沙成塔,三十岁的年纪需要沉淀,即使失去了青春的尾巴,我们还能握紧双手,撑起一片天地。
 
我永远不能成为金庸笔下郭靖那样的大侠,但是我可以用仁心常怀天下,我可能永远成为不了约翰·马歇尔那样的大法官,但是我可以用蚍蜉撼树的勇气去诠释个案的正义。法官梦就是法治梦,法治梦就是法律人的梦。我心目中的法官是千千万万个在一线默默无闻、扎实工作的基层法官,是他们用坚实的脊梁筑起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他们用倔强的身躯捍卫了法律的尊严,是他们,是你们,也是我们。(崔鸿伟)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