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肃北政法网!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成都公安实施一所一品警务战略 全面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设

时间:  2019/6/27 15:34:30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简华
 
近年来,成都作为西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社会治安隐患潜滋暗长、社会矛盾风险点多面广的严峻形势,公安派出所作为最前沿的综合性战斗实体,确保秩序好、发案少、社会稳定、人民满意的压力与日俱增。2018年以来,成都市公安局将公安派出所改革置于整个公安工作的核心位置统筹谋划,探索实践,提出了推进实施“一所一品”警务改革的战略部署。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的显著成效。
 
“还政于所” 引导公安派出所工作重心向基层基础回归
 
成都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平江介绍,“一所一品”是“一个派出所一个品牌”的简略说法,简单来讲就是基层公安派出所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因地制宜打造自身品牌。作为公安机关和基层社会安全和社区治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派出所的工作直接关乎群众的平安。
 
温江区在不断发展中吸引了大江南北的人们来此定居安家,以涌泉街道丽晶港小区为代表的7个万人小区最为典型。丽晶港小区总占地15万平方米,楼栋35栋,设计居住20000人(现已入住4930户16990人),其中非户籍人口为6047人,占小区入住总人口的近1/3,这里人口结构多元化,社会阶层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带来的现代社会治理难题一度成为温江的“痛点”。
 
温江公安探索发展,形成了“党建引领、智慧治理、多元共治”的温江“丽晶港模式”。研发的智慧平安小区系统具有人脸自动识别、“一标三实”数据主动采集、信息实时碰撞等功能;创新实施四色动态人口管理,确保了人员信息鲜活准确,掌控有力,实现了警务工作更可知,更可测,更可控的方向发展。
 
2018年,丽晶港小区总警情数,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9.4%,网络理政投诉数分别同比下降43.7%和61.5%,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连续一年实现“零发案”,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以前辖区的违法犯罪打不胜打、防不胜防,越干越累……”成都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实施“一所一品”战略,全面将警务工作融入社会治理,推动警务理念、方式创新,全面促进公安和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提质增效。
 
成都市公安局制定出台《成都市公安局关于全面实施“一所一品”警务战略推动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提质增效的意见》。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下达工作任务不搞“一刀切”,不再向派出所下达破案打击指标,将整治影响辖区稳定平安治安问题的效果作为衡量警务工作质效的主要标尺,“还辖区治安工作自主权于派出所”,让派出所领导班子由“项目部”变为“董事会”,实现工作目标由“可量化”转向“效果好”。
 
为推动警务工作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度融合,市公安局组织全市派出所以整治“社会最关注、群众最关心、最具代表性”的影响辖区稳定平安的治安热点为“品”,抓深抓透人口管理、治安防范、治安管理、情报信息、矛盾化解、执法规范、案侦打击、服务群众等基础防控工作,实现工作理念由“管理”转向“治理”。
 
此外,市公安局对全市377个派出所上报的辖区治安特点和工作重点进行“同类项合并”,划分出治安要素稳控、重点区域防控、实有人口管理、院落安全防范、矛盾纠纷化解、案件侦办打击等6个类别,由市局统筹进行分类指导和效果评估。
 
“一所一品”警务战略的提出,解除了长期困扰基层警务实战的“桎梏”,赋予了派出所对本辖区治安态势的绝对“掌控权”,得到了全市公安派出所的普遍认同。如黄瓦街、督院街派出所,分别负责省委和省政府的安全保卫,维护政治稳定是重中之重;南站地区、跳伞塔派出所辖区内外国使领馆集中、外籍人员高度聚集,涉外警务成为工作重点;双水碾、苏坡桥派出所辖区流动人口占比超过90%,各类警情持续高位运行,工作重心则转向安全防范。
 
建立“要素+系统”紧密协作的公安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
 
针对公安派出所警务工作种类多、任务重,基层民警全担当、负担重的问题,成都市公安局党委在充分借鉴北杭广深江等地公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搭建起“一室+N队”的勤务运行改革模型。
 
“1室+N队”,即警务指挥室+社区警务队、办案队、巡逻防控队、综合支援队、案管中心等。警务指挥室负责勤务指挥、警情研判和合成作战;社区警务队采取“分组包片、区域协同”的方式,负责警务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治安要素管理;治安巡控队负责110接处警、街面巡控和警情压降;办案队负责刑事、行政案件办理及涉案基础信息采集;案管中心负责卷宗、涉案财物及证物管理以及执法规范监督;综合支援队负责综合保障和窗口服务。
 
警务指挥室采取指挥调度、警情监测、情报研判、指令跟踪“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依托“鹰眼”大数据等警务综合平台对辖区警情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研判生成情报产品,通过“派单”调度各队协同作战,进而提升警令权威性、情指精准性和调度统一性,建立“一室统领N队”的警务工作流程。
 
各派出所根据辖区治安情势、警力及保障实际,因地制宜,按需设置,多元化推进“三队一室”“两队一室”“一队一室”勤务运行调整。
 
通过改革:以红阳、大丰北派出所为代表的“三队一室”勤务运行模式,对各队、室进行定岗定职定责,让民警自主选择岗位,迅速建立起“基础扎实、情报鲜活、研判精准、警令畅通、协同到位”的警务运行机制,实现了民警拥护、实战提质和群众满意三者共赢;以青龙警署、保和派出所为代表的“两队一室”勤务运行模式,通过做强情指联动,做实内部协同,做优警种支撑,做广专群联动,真正实现警务运行提速,警务工作增效。
 
建立“网格+联动”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
 
改革过程中,成都市公安局党委牢牢抓住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契机,推动警务工作和党政工作相融合,争取市委政府支持,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推动网格力量整合,全面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成都市公安专业力量与群防群治力量联动联勤办法(试行)》,着力提升公安派出所在基层党政的话语权,着力解决警力不足、联动不够的难题。
 
5月20日,记者走进青羊区清源社区的社区党委班子办公室,不仅看见社区负责人的身影,还看到青羊区公安分局苏坡桥派出所所长和社区民警的身影。他们可不是前来社区里“躲清闲”,而是来这里“找事情”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285名所长(占比75.6%)任街道党工委任专职委员、767名社区民警(占比40.3%)担任社区党支部委员或社区主任助理,参与基层事务决策;锦江、武侯、成华、青白江、新都、温江、郫都、彭州、崇州、大邑、新津、蒲江等11个区(市)县(占比50%)已实现组织制度固化和选任程序规范。
 
全域推进“1+3+N”。按照每个城乡社区一名专职民警和一名专职辅警的标准,全市1655个社区共配备社区民警1655名,配备专职辅警1775名,实现“一区一警”市域全覆盖;全市划分网格15170个,配备辅警2712名、网格员15338名、综治队员26489名,社区民警统筹组织3支专职力量开展人口管理、安全防范、信息收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基础防控工作。同时,以战旗大妈、双流义警、萤火虫夜跑护卫队为代表的群防力量,也有效地提升了网格治安治理效能。
 
此外,市公安局与司法部门、属地街道协同联动,制定下发《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公安局印发<关于建立完善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衔接联动机制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组织341名专职调解员、2585名兼职调解员分别进驻派出所、社区纠纷调解室,分流处置纠纷达60%以上,成功化解一般纠纷7.9万件、重大矛盾纠纷152件,协助处置群体性事件209起,实现民转刑案件零转化。
 
建立“专业+专职”的案侦打处工作机制
 
成都市公安局党委以“专业化+专职化”破题,理顺专业警种与派出所的责权关系,形成两级良性互动。
 
针对沙河源派出所辖区高密度居住区聚集、入室盗窃案件持续高发的治安现状,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定点投放3个巡组,加强该辖区案发高峰时段的巡控强度;刑侦、技侦、网安等专业警种组成联合工作组,进驻沙河源派出所,专司入室盗窃案件办理。
 
今年以来,联合工作组在沙河源辖区共打掉入室盗窃团伙4个,查处犯罪嫌疑人15人,沙河源辖区入室盗窃警情较去年同期下降66.3%。
 
“公安派出所是‘常规部队’,着力处快处小,侦办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或群众扭送的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专业警种是‘特种部队’,重点解决专业性团伙性案件、跨区(市)县案件及上级公安机关交办重特大案件。”专业队要根据情报研判指令及基层申请予以派出所“点对点”的人力及技术支撑,派出所要为专业队办案提供基础线索,实现打防互动。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还健全专业警种统筹跨区域协作机制。
 
针对区(市)县交界处的治安复杂区域或跨区(市)县的关联案件,由市公安局专业警种统筹,调度专业力量和属地派出所,开展集中协同整治,推动履职一体化的整体作战,在局部形成集中打击和管控合力。
 
新都区大丰街道与金牛区沙河源、天回、凤凰山街道及郫都区安靖街道紧密相邻,是社会治理的乱点、难点。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由市公安局牵头,组织情指、治安、户政、刑侦、图侦、技侦、特巡等诸警种合成,调动金牛、新都、郫都三区联动,对该区域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联合整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热点得到明显降温,较去年同期:入室盗窃案件下降47%、盗窃机动车案件下降52%,两抢案件下降31%。
 
“问题引导警务创新,打造‘一所一品’,就是要求各所队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结合辖区治安实际,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公安工作实现新发展。”成都市公安局治安管理部门负责人说。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薛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