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肃北政法网!

政法综治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综治要闻

肃北县“九个一”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时间:  2022/3/3 10:31:08  

近年来,肃北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深度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全县政治、文化、思想、发展、社会基础建设的层层面面,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肃北绚丽绽放、结出累累硕果。


打造一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结合民族团结进步“进景区”活动,在创建工作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在主题广场适当位置精心制作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灯箱、喷绘,增加共同体意识标牌、绿化带宣传标语、花草保护牌等含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容的标识标牌,与广场民族文化石刻浮雕、成吉思汗雕塑、民族团结柱等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巧妙融合,大力宣传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等内容,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户外体育运动中接受浸润式教育,营造全县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浓厚氛围。


塑造一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主题街。结合县城主街道的提升改造工作,切实把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融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局中来。沿县城南起融媒体中心大楼,北至体育馆,全长约1公里的主街道两侧,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内容展板、灯杆广告牌等代表性实体物件,印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着力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五个认同”的深刻认识。


培植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整合全县的人文、历史、民族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成就,将肃北县博物馆打造成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参观等功能为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宣传教育阵地作用,安排优秀讲解员讲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及珍贵的文物资源,让参观者能够直观地了解肃北县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利用“两微一端”平台、大众媒体外宣力量、邀请专家定期在馆内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助力教育基地文化、精神内涵“走出去”,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搭建坚实的平台。


创建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社区e家”活动平台,积极推行“党支部+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机制,动员共建单位党组织和网格员进小区、进楼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理论及惠民政策宣传,广泛听取各族群众需求与诉求,积极主动收集居民“微心愿”。依托社区“宣传教育驿站”“文体健身室”“民俗体验馆”等特色功能室,在醒目位置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的标识标牌,全面建设教育党员群众、服务居民群众、丰富文化活动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倡导全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培育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聚焦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活动,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氛围营造、民族理论课堂、思政课、手工展室、手抄报、文艺演出等多形式全面纳入校园文化长廊、课堂教学、校园活动中,打造“文化浸润+民族团结”校园品牌,在校园中深耕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沃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举措,孕育并呵护民族团结的“金种子”在全体师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培养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按照“强化基础、提升品位、注入文化、注重特色”的思路,结合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乡村振兴战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把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增进团结上。充分利用军警民融合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一乡一品”示范创建和“红色蒙古包阵地”宣讲活动等品牌,大力推行走下去宣学、蒙古包讲学、马背上送学的“三学”模式,组织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宣讲组,结合抓绒剪毛、草原那达慕、三下乡活动等,把党的民族政策、种养殖专业技术知识、惠农惠民政策等送到牧区,帮助村民解难事、办实事。


选树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发展是民族团结和谐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巩固的重要保障。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推广“党建+合作社+牧农户”“党建+企业+项目”等产业发展模式,把企业党建延伸到牧农村产业链上,把企业党员链入到田间地头,全力发挥企业在助推乡村经济建设的带动作用,提供劳务就业、产业引领、商贸流通等帮扶措施,建立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进的共赢机制,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努力构建企兴民富、同心同向的生动局面。


创作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地方文化品牌。盘活全县文化旅游资源,擦亮“红色文艺轻骑兵”等节会赛事品牌,不断激发文旅融合活力。协助民族企业提升技能培训,积极引导探索营销方式,有力推动雪山蒙古族传统刺绣、民族手工艺品、奶食品加工制作等相关文化旅游产品进入市场,推动民族文化手工艺+旅游+民族企业融合发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工作方针,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民族民间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有力地促进“非遗”保护和普查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


宣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管理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基地)命名管理作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创建工作晋档升级的重要依据。在全县全覆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长期开展“10+N进”活动,推动命名创建工作向服务行业、窗口单位、“两新组织”和执法部门延伸扩展,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和行业特色,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拓展。


来源:肃北统一战线
责任编辑:李彩霞